帝朱允炆已经足够命好了,再为他开脱实在是大可不必。
不过朱元璋此时的心情,李不浪也完全可以理解。
所以还有噩耗,李不浪都并未告于他知。
那就是秦王朱樉和晋王朱棡这二位朱棣的哥哥,于朱元璋议再立储君之时,也都已身故。
所以才会轮到已是最长子的朱棣,成为主要候选人。
否则的话,朱元璋只怕还要伤心。
“先生说的是,儿孙自有儿孙福,咱怎么就忘了这个道理呢?”
“所幸,托先生的福,这一切都不会再发生了。”
朱元璋当然不知道,所谓的平行时间线是什么。
他只以为,李不浪正是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而使他自身所在的世界也变得更好。
才会,走此一遭的。
但未来确实可以改变,可改变的也只是平行的未来。
若是只有单一时间线的话,李不浪但凡敢对时间线做出任何改变,引发的蝴蝶效应都可能导致他根本就不会出生。
那既然没有他,时间线又是如何改变的呢?
这既是“祖父悖论”。
所以朱元璋理解的弥补遗憾,和李不浪所说的显然并不一样。
欲弥补大明各个时期的诸多遗憾,必须到正处于各个时间点的不同时间线中,去逐一干涉。
但只凭李不浪自身,显然并无这样的能力。
比如他不可能劝说得动,靖难成功后的朱棣不打压建文旧臣。
也不可能全朱允炆,和他叔叔好好谈一谈。
但是朱元璋可以!
所以李不浪接下来要做的,便是把洪武十三年的朱元璋,带到靖难之役正接近尾声的时间线去!
而在花了大半天时间,才终于和朱元璋以及朱标讲明了其中原理后。
“如何,您是否愿意走这一遭?”
“哈哈哈哈!求之不得!”
洪武皇帝朱元璋,毕生所求所为,唯念将自己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