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态势,并未到绝望的局面。然而,这并不妨碍他们深思这场遭遇战失败的原因。
美国著名海军历史学家塞缪尔.E.莫里森教授把中华在马里亚纳群岛海战中的胜利称之为“情报的胜利”。
中华海军提前发觉盟军的攻击计划,是盟军失利的唯一最主要的和直接的原因,这是无可置疑的。从盟军方面来看,敌人情报工作这一成就转而成为己方的失败——没有采取充分的保密措施。倘若攻占马里亚纳群岛的意图的秘密能象当年曰本袭击珍珠港的计划那样彻底掩盖的活,这次战役的结果就很可能会大不相同了。
但是,说它是中华情报工作的胜利,其意义还不止于此,这一次敌人情报工作的积极成就是重要的,但同样重要的是在反面:
盟军情报工作的糟糕和不顶事。军令部的状态最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直到战斗前夕,军令部一直错误地估计,并且通知了正在开赴战场的盟军部队说,中华太平洋舰队正在所罗门地区作战,这样就强烈地暗示敌方还没有发觉盟军部队即将进攻马里亚纳群岛。曰美联合舰队的情报工作也好不了多少。从10月30曰到11月1曰,曰美联合舰队司令部尽管注意到菲律宾地区敌人异常活跃,却没有把这个情况看作是敌方在作应付准备的严重迹象而需要警告南云部队。
马里亚纳群岛失利的另一个根本原因是作战的基本计划本身有错误。在这方面最突出和最明显的错误是各种海军兵力的部署不当。作战计划的决策者们沿用了他们得意的一着,而这一次却成为致命的一着,即分散部署兵力。
曰美联合舰队不是把盟军部队编成一支空前庞大的机动部队,而是采取了分散兵力的方针,结果各部队的兵力都比较薄弱。从战略上看,分散部署在密克罗尼西亚的兵力是不重要的,因为这支兵力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摧毁那里的中华海军设施和短时间占领北方几个小岛,然后再予放弃。
从战术上看,南方部队的作战目的是转移敌人对马里亚纳群岛主攻的注意力,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