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接到的单子,不,应该是迄今为止所有电影中需求动作捕捉量最庞大的一部。”乔.莱特瑞感叹道,作为当今特效行业对动作捕捉技术运用最棒的特效公司,身为视觉特效总监的他当然对电影行业动作捕捉的情况了若指掌。
虽然动作捕捉在如今的电影行业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但其实动作捕捉兴起的时间并不长,最早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电影《全面回忆》首次使用了这一技术,用以生成身为男主角的施瓦辛格经过x射线的镜头,当时这只是一个仅有几秒钟的镜头,其后,这一技术渐渐开始被越来越多的电影采用,詹姆斯.卡梅隆在1996年拍摄《泰坦尼克号》时,借助动作捕捉技术建立了cg人物动作库,由此生成了泰坦尼克号船上的一大群形态各异的cg人物,乔治.卢卡斯在1997年拍摄《星球大战前传一:幽灵的威胁》时,应用这一技术塑造了加.加.宾克斯的怪异造型,以电视游戏《最终幻想》为基础的cg动画电影《最终幻想:灵魂深处》在2000年的时候更是首次实现了全程都用动作捕捉以及多人同时捕捉,不过这部开创性的动画电影却遭遇了票房和口碑的双重失败。
一直到这时候,动作捕捉虽然被运用到电影拍摄中,却没有在影迷中造成什么反响,直到2001年。由他们制作特效的《魔戒》三部曲横空出世。其中那个神神叨叨、精神分裂的咕噜兽一举震惊世人。让所有人知道原来动作捕捉技术是可以达到如此神奇、不可思议的效果的。不过当时的动作捕捉还只能处理头、四肢等大的身体部位,而无法捕捉面部表情,直到罗伯特.泽米吉斯在2004年推出完全由动作捕捉制作的动画《极地特快》首次实现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同时捕捉,而他们随后也在2005年的《金刚》中实现了这点,让大猩猩金刚具有细腻复杂的面部表情。
这两年大规模运用动作捕捉的电影越来越多,不过相较而言,却没有任何一部电影在动作捕捉的需求量上能和《蛮荒记:猿族崛起》相媲美,这部电影对动作捕捉需求的量多到了令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