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粮草短缺、府库空虚的状况将一去不复返,彻底甩掉穷兵黩武的帽子,终于可以加快堪平乱世的步伐。不再受粮草困扰、裹足不前了。
———————————
正堂上。李利一边饮茶一边与蔡邕低声说话,堂内众人也是两两交谈,不时发出笑声。
看着坐在身边的蔡邕两鬓斑白,发髻间露出显而易见的银丝,还有额头上凹陷下去的横纹,好在精神矍铄,显得十分健朗。眼见于此,李利不禁心生感触。唏嘘不已。
历史上,早在董卓遇刺身亡时。蔡邕执意为董卓收尸,并在悬挂着董卓首级的正阳宫门下痛哭落泪,引得很多百姓围观,议论纷纷。为此王允甚为恼怒,遂将蔡邕杀害,并抄没蔡邕府邸,将寄居在娘家的蔡琰驱赶出去,而后才会沦落到南匈奴人手里。此举让王允倍受争论,毁誉参半,使得很多士族和儒生对其大为不满,颇有众叛亲离之势。而一代大儒蔡邕也就此走完一生,成为董卓的殉葬者,死后饱受争议,用一世英名毁于一旦来形容他,亦不为过。
然而,随着蔡邕与李利相识之后,他的命运也随之改变。当初他丝毫不嫌弃李利良家子的身份,毅然决定将爱女蔡琰托付给李利,并向董卓极力举荐李利出任武威太守,且获得准许。由此蔡邕给李利打开了一扇大门,让李利脱离了长安争斗的泥潭,终于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至今李利仍然记得自己当初率部离开长安前往武威郡时的豪情壮志,可谓是?ahref="http://www.9txt.net"target="_blank">www.9txt.net砥居阍尽⑻旄呷文穹伞D侵忠簧ㄒ貊病⒑榔稍频某┛欤罾恢奔且溆绦拢滩辉蛲?br/>
这一步迈出去,蔡邕的人生轨迹便与李利联系在一起。长安之乱时,他依然为董卓之死而伤心不已,执意给董卓收尸,同样引起王允的极度不满,试图加害于他。然而,就在蔡邕生死悬于一线之际,李利身边的亲卫统领李挚却横空杀出,生生将蔡邕从死亡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