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大唐社稷的伟业。
听到对面人影询问,中间老人拱手道:“陛下天人之姿,睿识绝人,老臣不敢卖弄。”
“还请杜相公解惑。”
老人颔首,随即娓娓道来。
“李义山此诗乃是说的开元故事,时幽州乱起,贼军直逼长安,上幸蜀中避难,南北禁军多三辅子弟,驾临马嵬,逼迫陈玄礼举事,以谋反罪斩杨国忠,军中怨气仍然不解,原惧贵妃报复,曰贼本尚在,指贵妃也,遂围驿迫上。”
“陈玄礼入见,请杀贵妃平兵乱,上不获已,含泪与贵妃别,赐贵妃死,绞于佛堂,将士遂发蜀中,皇太子亨惧上问罪,趋奔灵武避难,朔方军众推之,乃登基为帝,主持平叛事宜,遥尊先帝为太上皇。”
“李义山涉牛李党争,为朝廷排斥,仕途不顺,故事多行批判,对军国大政常怀挽救诚心,恨幽灵无道君王,遂作此诗影射先帝,攻讦朝廷,追其本意,盖为讽喻警钟。”
少年皇帝点头,这些事他是知道的。
自天宝八年安史乱平,河朔余孽方镇自此桀骜,二帝四王,淮西大乱,桩桩件件,不可胜数,朝廷难以制服,朝堂内乱也渐起成祸,弑君杀相,朋党相争,南北二司对立。
这一切,年轻的皇帝十分明白。
内信宦官,外赖外戚,大封诸使,偏用一面,都不足以平天下,更不能治天下。
“杜相公以为,朕如何执政,方免李义山影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