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材,写下了大量新语言的乐府诗,掀起了一场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的中坚诗人还有张籍、王建、李绅等人。
其中最让李晔印象深刻的当属白居易,李晔现在还能一字不落的背出《琵琶行》。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语言质朴直白,却又非常感人,能真正感动李晔的唐诗也只有琵琶行。
在新乐诗流行的同时,韩孟诗派几乎也同时出现,以大佬韩愈和孟郊为代表,讲究文章合为时而著,陈言务去,刻意求新,吸引了不是小迷弟。
同时期在两大诗派之外还能够独树一帜且成就较为突出的诗人,还有刘禹锡、柳宗元、李贺等人,刘禹锡和柳宗元虽遭遇了二王八司马的政治灾难,但文学成就却很非凡,在史册里,也在人心里。
等到刘禹锡和柳宗元等人都去世,唐诗也进入夕阳返照时期了。
武宗时代后,唐诗充满了浓重的感伤气息,遣词造句盛行着雕琢风气。
在这一段时间,极负盛名的诗人是李商隐和杜牧,他俩也是晚唐最有成就的诗人,虽然在他们之后还有以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倡导发扬新乐府派创作方式,但艺术成就并不高,在后世留下巨大名气的只有小李杜二人。
李义山虽然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的确非凡,不但在后世有一大批粉丝,在现在这个时代仍然有大批追随者和崇拜者,一首无题是无数失意男女的口头诵。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已惘然?已惘然……
高克礼转呈的六十多篇诗作,李晔一一看完了,写得好的挺多,格律音韵也都具备,但这些诗作都不能引起李晔共鸣,璀璨的唐诗也随着江河日下的国势走向坟墓了。
倒是被李晔赶去房州主持山南东道大局的崔胤,似乎对李晔的决策有些不满,抄袭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写了一首《处置督师至万年示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