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现实。
但如果和两宋,大明中后期一样,专用文臣。
后果也是显而易见。
国家渐渐封闭保守,文贵武贱,失去御侮于外的能力。
最终还不是被外敌所欺,文明断绝,神洲陆沉。
平安的面色沉稳而平静,但眼眸中也满是决绝之意。
穿越至大明之初,只要自己付出努力,不管是个人的前途,还是整个民族气运,都还有重新布局和挽回的可能!
……
第二天,平安和东宫儒臣打赌到御前的事,也是在京师流传并发酵起来。
满城的勋贵武臣圈子,对黄子澄等儒臣新贵,心怀不满的可是不少。
这些人是隐隐支持平安。
而支持黄子澄的肯定更多。
六部和各寺卿,国子监,都察院等各部门的文臣,多半都是站在黄子澄等人一边。
流传出来的天工开物,也是令这些儒生极为愤怒。
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独尊儒术带来的好处,甚至也是完全接受儒家的独大和所有的典籍经义。
这些人,是真的相信读通四书五经,一切按儒家经典来做,那就会天下太平。
连他们的自己人,写水利的,写农书的,写医书的,都被视为不务正业。
所以平安提出器物之道,直接就是捅了马蜂窝。
若不是有赌约,还有平安的身份特殊。
很多国子监生都有跑到平安家里堵门的想法。
就算如此,平安出门时,有不少文官儒生把他认了出来。
指指点点,冷言嘲讽避不可免。
很多人都是在等着看平安的笑话。
也等着皇上会对此人严加惩罚。
就算不处死,也得贬斥到外地,不能留在京城妖言惑众。
平安一律不加理会。
只是按部就班的做着自己的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