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王便要每年入长安一次,参拜天子,以及汇报各诸侯国之情况。
刘荣现在一侧,心道:老爹要行削藩之策,看来这今年诸王来朝有好戏看了…………
待朝议结束,太常曹奇回至太常署,立即命太史起草文案,便上呈天子刘启预览。
待天子批阅后,再由小吏抄录数十份之后,便立刻送往天下各诸侯国。
天下各诸侯王收到天子诏书之时,反应自然是有所不同。
那吴王刘濞在其王宫之中一接到诏书,看都未看,扔在一旁,对太子刘驹道:“哼!寡人乃是长辈,怎能能去参拜那刘启小子”。
刘驹问道:“父王,那此次还是派使者前去,不知该派何人?”。
一阵思索之后,刘濞说道:“上次田禄伯有言,朝廷现今似乎有削藩之意,此次定要派一机智之人,至长安探探那刘启小子的虚实”。
语落,又道:“那便命我吴国国相袁盎前去”。
言道此处,刘濞立即命人将袁盎召入了吴国宫中。
见到袁盎此来,刘濞道:“相国,今日天子下诏诸王入朝,但如今本王年老体衰,不过相国代寡人前去如何?”。
袁盎怎会不知吴王刘濞何意,立即便答应了下来。
刘濞大喜,道:“明日,寡人便为相国践行”。
当夜袁盎回至府中,便命奴婢拿上酒来,要饮酒庆祝。
奴婢见其如此高兴,问道:“大人怎会如此高兴?”。
袁盎抚须笑道:“哈哈,我袁盎终于又要回长安而去。”,又对那奴婢道:“快去为我准备行囊,明日便要出发”。
袁盎一边喝酒便自言自语道:“晁错匹夫,你等着,待我入长安,必要雪前期之耻!!”。
袁盎其人,善于儒学,最是强调等级名分、一切皆要以礼行事。在文皇帝登基之时,他兄长袁哙便保举他做了中郎的官,以敢言直谏著称。
当年孝文皇帝刚刚登基称帝,对自己的大恩人绛侯周勃可是非常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