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下朝,文帝便要亲自送周勃至殿外,
袁盎见此,便向文帝进谏道:“陛下以丞相绛侯,何人?”
文帝回道:“绛侯乃是社稷之臣。”
袁盎又说道:“绛侯只是有功之臣,而非社稷臣。社稷之臣得与天子同生共死之人。
吕后之时,诸吕作乱,擅相为王,以致刘氏如丝之微,几乎便要断绝。
而那时,绛侯为太尉,掌握兵权,不能匡救。吕后薨逝,群臣共畔诸吕,太尉主兵,又适会其成功,固此绛侯所谓之功,而非社稷之臣。
丞相如有骄主色,而陛下谦让,臣主失礼,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文帝闻言,一阵思索后,便称袁盎之言,大善。
从此之后,文帝再上朝时,便开始威严起来。周勃见此再不敢有丝毫懈怠,甚是畏惧天子。
待周勃知道此时之时,便命人将袁盎寻来说道:“吾与汝兄袁乃是至交,今日怎能如此诋毁于我!”
闻言,袁盎竟然一言不发的离开了,可把周勃气坏了……
却不想,后来,天子命绛侯免相之位,还其封国,国中竟有人上书告其谋反。
于是天子便将周勃召入长安,更将其囚在狱中。宗室诸公之中无一人敢进言为周勃求情,惟袁盎说道绛侯无罪。周勃才得以平安出狱,之后更是与袁盎成为至交,而袁盎从此便得以名传天下。
不过这个人倒霉就倒霉在,他与晁错之间的怨恨,文帝时便已对晁错信任有加。一次,晁错得知袁盎收受了一诸侯之赠金。当即大喜之,向文帝进言晁错贪污,文帝本就越来越不待见这个喜欢给天子挑刺就上臣子,当即下诏,把袁盎一脚踢出去朝局。
如此袁盎才会在吴国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