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旁证》一文中认为:“西晋末年戎狄盗贼并起,当时中原避难之人民……其不能远离本土迁至他乡者,则大抵纠合宗族乡党,屯聚堡坞,据险自守,以避戎狄寇盗之难”,因此,坞堡也可以算是中国古代军事设施的一种,不过绝大多数坞堡的主导权几乎全部都在民间。
有的坞壁则是属于地方政府或者军政集团的下属单位,据《后汉传三国志》讲述:“张平跨有新兴、雁门、西河、太原、上党、上郡之地,垒壁三百余,胡、晋十余万户……”、“元海授勒安东大将军、开府,置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进军攻巨野、常山,害二郡守将,陷冀州郡县堡壁百余,众至十余万,其衣冠人物,集为君子营“。
这个张平势力后来被慕容俊征服,而张平的势力以坞壁方式存在,作为一种地方政治势力,同时,石勒对河北的征服过程中,也是攻陷很多“堡壁”,所谓垒壁、堡壁,都是坞堡当中的一种,这些坞壁,原来或许就是民间的自保组织,但是被征服之后则变成某政治势力的基层组织。
这种演变,可以说正是坞壁转变为地方基层组织的一个必然过程,在另一条时间线上,坞堡后来演变成了南宋的义军、明清时代的团练。
讲述了这么多,就是要说明,朔原王氏的老宅就是一座地地道道的坞堡,而且是郭墙达到了三丈(约.米)高、一丈(约.米)厚的能够防御骑兵进攻的坞堡,占地面积达到了三十六亩之巨(边长约米),里面除了主院之外,还有三十几个两层的小院子、二百一十多间房屋,看上去就是一座小型的城池,相当的宏伟。
PS:这本书真的没人看啊,现在是煎的两面发黑的鱼——湖的很彻底啊!我准备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