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早,他的人脉更广路子更野,认识的人县长大人更高级,知道的消息自然更多、更早、更准确。
不过冒辟疆他一直在装不知道,他知道县长大人也在装不知道,知道县长大人知道他在装不知道,但人艰不拆,难得糊涂,没必要捅破,都是千年的狐狸,都在官场打过滚,谁也知道谁是什么变的。
县长大人对此行抱了一点期望,道听途说并不可信,也许冒辟疆的态度并没有那么坚决;也许冒辟疆以前只是抹不开面子;也许冒辟疆忽然改了主意了。人是会变的,前段时间冒辟疆或许哪根筋搭错了不同意,没准现在忽然就想通了,总之什么可能也有。
这里有个问题,朝廷真的这么缺人吗?人才们的水平真的那么高、能力那么强吗?朝廷有权有势端着即可,有必要这么下作求人当官、甚至对不想当官的人拿死相胁迫吗?
我们总感觉这件事有些搞笑,想当官的人太多了,别说什么不当官就得死,绝大多数人能当官便是死也值了。
其实,朝廷还真的就缺人,人才们的水平真的那么高,古代帝王们常沐浴更衣、斋戒筑坛诚心拜将,确实是因为许多优秀的干部需要、并且值得他们放下身段以礼相待。
我们总是不服气,觉得我们才华被埋没,总觉得换我们上也行,总想告诉政府不用去求别人,我就挺合适,拍拍我的肩我就会听你的安排。
其实我们真不行。毛遂说了“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我们连在众人中出头、吸引领导目光、被领导看上的能力都没有,又凭什么说当了领导后能干出一番业绩?
县长大人如期来到了冒家,注意“来到”是重点词——不是把冒辟疆叫过去谈话,而是来了了冒家。官员不顾车马劳顿,到平民家里上门服务,这本身就很说明了问题,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县长大的人来意已经很清楚了。
县长给足了冒家面子,冒家自然也以礼相待。双方见面,一番客套,很快进入程序,即林语堂说的国人谈事四步走:首先话寒喧聊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