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事迹。”
“大司农,在一旁等候,一旦有水稻杂交之法,立刻跟进。”
“要是他真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朕就在大汉修建农神庙!”
汉武帝的声音洪亮有力,在朝堂上久久回荡。
袁老爷子钻研了整整一年,却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突破。
但他依旧每天坚守在田间,仔细查看每一株稻穗。
或许是他的努力得到了上天的垂青,袁老爷子在稻田里发现了一株与众不同的水稻植株。这株稻穗又大又整齐,颗粒十分饱满。
他如获珍宝,小心翼翼地保存好种子,随后将这株水稻的种子播种下去,想看看能不能种出和它一样茁壮的植株。
可结果却令人失望。
长出来的子代水稻参差不齐,高的高、矮的矮,形态各异。
这让袁老爷子一度情绪低落,但经过仔细的研究分析,他发现这种混乱的特征。
他意识到,只要水稻杂交得当,就能实现超乎寻常的生长。
于是,袁老爷子更加坚定了研究杂交稻的决心。
然而,西方科学家却断言,研究杂交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
但袁老爷子通过实践判断,坚信杂交稻研究有着光明的前景。
每到水稻成熟的季节,袁老爷子就会拿着放大镜,在稻田里一株一株地仔细筛查稻穗。
盛夏的一天,在检查了十四万株稻穗后,他终于发现了第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
了解农事的帝王们,此刻都不禁肃然起敬。
各地水稻抽穗开花的时间略有不同,但大多集中在夏季,而授粉时间通常是在一天中最热的中午。
袁老顶着炎炎烈日,在稻田里穿梭,不辞辛劳地查看了十四万株稻穗,才找到这一株,这是多么不容易啊!他的这份坚毅,怎能不让人钦佩!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袁老爷子认识到,要想研发出杂交稻,就必须打破水稻自花授粉的特性。
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