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方案,提供给了西北。
三个方案,其实是在两个地方,其中的一个地方,有两种的设计方案,一个是大一点的,甚至有可能扩建到3ooo吨级的海港,另外的一个则是只有15oo吨级的极限能力,不过那里的环境极好,投入小,旁边的地域,甚至可以作为军港存在。
用驱逐舰,帮忙把东西送到了西北之后,杨元钊想了一下之后,直接决定把那个3ooo万吨作为主港,顺便的,也要求设计院完成15oo万吨的设计,因为那两个位置相隔的并不远,只有12公里左右,未来的中东可是一个繁忙之地,哪怕是为了一战,也需要预留,否则,真的当货物的总量上升到一个难以想象的程度的时候,铁路的运力可以增加,但是海港却变不出来。
两个都要设计,为此西北又多付出了5o万美元的资金,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贝伦斯并没有拒绝,只是按照设计进行,甚至会在西北的要求下,进行了部分的预留。
杨元钊不懂海港,但是他却见过海港,后世的海港已经普及了集装箱码头,集装箱用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成为了世界的主流,可是合格时代,还是普通的散装和人力机械相结合的方法,少部分的地方使用塔吊,却没有后世那么庞大的龙门吊。
预留了龙门吊和集装箱货场的位置,这样只要西北掌握了海港的兴建,未来肯定可以比较容易的进行集装箱码头的改进,到时候,这个可能会扩展到3ooo万吨,甚至是45oo万吨的码头,说不定能够翻一个跟头,哪怕德国需求的资源再多,接近一亿吨的级别,也足够让德国的实力得到巨大的加强。
码头的设计如火如鱼的进行了,贝伦斯甚至给出了部分的清单,做出了一些土方和人员的要求,一些基础的设施,就需要向中东集中了,中东为了建设巴格达铁路,已经集中了数十万人和大量的机械的,可是筑路机械和修建海港的,这是两回事,虽然会通用,可是杨元钊宁可全部由国内运来,港口和铁路,在他看来,是两位一体的,都不能够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