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鸣的马达声音想起,一艘接着一艘,鱼贯的出了上海港,看热闹的人群一直都络绎不绝。
船队在出了上海之后,在崇明岛附近转向,一直都是沿着海边走,船队之中,有1000吨以上的远洋渔船,也有对风浪抵挡能力比较强的500吨到800吨的渔船,可是更多的,则是200吨以下的小型渔船,正值初春,海上的风浪不大,可是谁也不敢保证,进入到深海之中,风浪还不会很大。
这个船队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跟上海隔海相望的宁波,因为这些船,其中200艘左右,会进入到设立在宁波的宁波渔政公司,之前的日子里面,西北银行一直都没有闲着的,小型的渔船好说,可以用小额贷款的方法,推动渔民购买,可是大型渔船就不能按照这个方法来了,比如1000吨以上远洋渔船,要想成功的操作他,没有二三十个人,根本不行,更大2500吨的渔船,操纵人数更是提升到**十人,这不是一家一户能够推动的。
这就必须要成立渔政公司,来推动海洋捕捞,相对于1000吨以下的近海渔船,远洋渔船的船舱巨大,可以装载的渔获更多的,只要寻找到渔场的,捕鱼的数量非常的惊人,在这个时代,海洋捕捞还没有到后世那种枯竭的程度,海洋的污染还没有怎么开始的时候,远洋捕捞是一个不错投资。
不过这一项投资,西北没有打算抓在手里,他选择跟别人合作,特别是沿海的这些港口城市,西北可能只是占据一点点的股份,剩下的大部分让利给对方,这样保证足够的利润率,推动这个渔政公司逐步的发展。
本以为是一番好意,却没想到,这个公司的意向并没有得到追捧,打听一圈才知道,原来,在大部分人的眼里,渔民都是生活在最底层的,即便是渔民公司,也不是上台面的,再加上海上有危险,在这个没有天气预报的时代,没有雷达之类的监测海上的风浪的情况之下,去海里面打渔还是相对比较危险的。
杨元钊完全没有想到是这个结果,正在为难的时候,宁波的张謇出现了,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