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历史军事 > 明洋天下 > 179 科举之道

179 科举之道(3 / 5)

自此只有进士出身者,才能入内阁即进士出身→翰林院→内阁,《明史职官志》说:(英宗)天顺二年後,(翰林)纂修专选进士,由是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诚然,明代大学士由进士出身的占十分九明代内阁相等於宰相机构,只有进士出身者可选入,暗示从科举出身才能任中枢要职。这里则给岳峰提了一个大大的要求,自己的舅舅明朝首辅张居正已经进了进士的序列,根据历史的发展他将从现在的小官一步步开始慢慢向上爬升,自己目前还没见到自己这个舅舅,如果自己不能考取一定的功名,只想靠上这棵大树,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

岳峰还认为科举为入仕主流,这是岳峰一直以来的一个看法,自己在大明朝已经几个月了,虽说在商业和击杀倭寇上自己的也已经小有收获,可这些功劳自己根不敢揽到他的身上,再没批上官的身份时,岳峰知道他目前只能做一个幕后英雄,还没法走到前台。明初取士途径有四,但至中叶只馀吏员,举贡及科举,以科举最为称要如只有进士出身者可入内阁,为科举出身者,提供最高的仕途保障,且较重要的京官,亦多为进士。赵翼《陔馀丛考有明进士之重条》说:凡京官称要之职,尽进士出身,举人皆不得与。其实,地方较重要的官员,亦多用进士,在升迁上,科举出身者亦占优明代虽有多种入仕途径,然最称要的,只有科举一途。

可见在当时,如果不参加科举想通过其他的办法走上治国平天下的道路简直是难以上青天,全力以赴应付此次的乡试比什么都要重要。

岳峰对明朝科举的第三个特点总结认为,学校与科举结合。明太祖认为治国之要,教化为先;教化之道,学校为。这是洪武二年诏,遂规定设立学校,在京师设国子监即太学,地方设府,州,县学,社学和书院洪武八年颁行学校贡举事宜,规定凡应科举者,必出自学校,二者的关系如《明史选举志》说:天下人才学校以教育之,科目以登进之……学校者,储才以应科目者也。又说:科举必由学校,而学校起家者可不由科举之说,

最新小说: 从草莽皇子到千古一帝 替嫁太子妃 我说大明要完,老朱夸我千古一相 姜小白不当皇帝可惜了 在下崇祯,我为大明续命五百年 手握百万大军,你叫我废物皇子? 嫂嫂请住口,恶贯满盈不是我! 1937:我的玩家是第四天灾! 被贬去带菜鸟连?三个月练出全军第一! 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