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户官儿,可他是邓舍的侍卫队长,背景非凡。他任职其中,也就意味着邓舍随时都在关注这个衙门的运转,每一道的举措都极有可能出自邓舍亲自的授意。
副都镇抚以下,设置官吏数十,调进来充任的尽数为邓舍亲自挑选出来的侍卫、老卒。有两个共同的特点,第一,性格细致,第二,身份亲信。
文华国等人不太理解,邓舍为何如此大张旗鼓,对这么个被改的面目全非的衙门这般重视,但他是行省的宰相,他说了算。这件事没什么太多可议的,邓舍一手包办了,一笔带过,继续往下说。
军屯司,秩从四品,与都镇抚司平级。执掌各地军屯事宜。
军屯之事,原由河光秀负责,他办的不错,依旧由他兼任知事一职。他的本职为行枢密院同佥,从三品,高过军屯司的品秩,侧面也反应了邓舍对这项工作的重视。
各地军屯,为数不少,九成以上为历次战斗中淘汰下来的俘虏,不下两三万人。他们去掉了武装,专职耕作,从这个方面来看,名义上为军,更像集中劳作、军事管理的垦田团。不过,他们毕竟曾为军卒,有底子在,遇到战事紧急的话,也可以拉上去顶一阵。
众人经过商讨,定下了军屯司知事以下官吏的任命。条呈上写的诸般事宜,这就算议完了,不过议事却没完。
因为事关机密,有两个衙门,没有列在表上。
一个军械提举司,一个通政司。
顾名思义,军械提举司即研制火器、督管制造军械的部门。督管制造军械倒也罢了,火器之研制,军之大事,不可不谨慎,是以条呈上未列入内。
设置知事一员,任陆千五为之。新近得来的火器奇才崔玉,他参与研制的火器,曾在火烧元军粮草一战中立下大功,拔擢他任了同知。
至于通政司。
中书省设有通政院,掌天下之站赤。站赤,即驿站,其功能在“通达边情,布宣号令”,有元一代,各行省设立的站赤星罗棋布,四通八达,远至极北的水达达等地,包括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