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禁止肉食的观点,所以需要天皇进行大力推广。不过这个禁令也只有为期一年,在这之后,日本人依然照样吃肉。
平安时代的时候,有过素食的流行,这个还应该归功于日本本土的神道。当时,阴阳师兴起,带动了神道的发展。神道特别忌讳尸体,认为那是秽物。由于吃肉要接触动物的尸体,所以遭到忌讳。这使得屠夫等职业受到鄙视,直到明治时代,屠宰依然是最下等的所谓秽人的工作。另一方面,公卿也开始流行素食。但是,公卿在整个日本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人,所以平安时代的大多数日本人还依然是吃肉的。特别是10世纪兴起的武士阶级,平时没事就打猎玩,自然要吃掉打到的猎物,食肉是不可缺少的。据说源平合战中,代表公卿的平家最后败给代表武士的源家,和吃不吃肉也有些联系呢。(不过当然,平家的人即使不吃肉,平家军队的下级武士应该还是吃的,所以应该关系不会太大)
源家当权后,作为武家政权,日本人自然仍然还是吃肉的。日本人真正开始大规模地规避肉食,是13世纪开始,大豆在日本得到普遍的耕种以后了。由于大豆拥有丰富的植物性蛋白,可以代替肉类的营养成分,所以著名的道元和尚才能研究出“精进料理”。精进来自梵文,意为存善离恶,而精进料理,就是素斋的意思了。
从此以后,佛教信徒们开始渐渐地不吃肉了,但是,和尚们倒也算了,庶民们也一辈子不吃肉,却是难有那么强烈的信仰心的。所以日本佛教信徒们的所谓不吃肉,指的主要是不吃四条腿的动物,也就是兽类。而禽类,鱼类则不在禁忌之列。
从13世纪开始的流行,也不是一下子就见效的。直到战国时期,丰臣秀吉等大名也还顿顿肉食呢。像织田信长这样索性灭佛的人,难以相信他会遵守不食肉的规定。特别是战国乱世之中,大家都有一顿没一顿的,谁还能挑剔说我不吃肉呢。所以真正日本人广泛地不吃兽类,实在是要算到17世纪进入江户时代以后了。
江户时代,不吃四条腿的兽类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