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大办丧葬,设灵堂二十一日,期间不少与谢源景相识的亲朋好友前来谢府探望,这其中还有虽未赶到边疆但也传来书信慰问之人。
向谢府送信的人中,便有那位刚承袭了国公之位的宋柏辞。
接信的人却并非谢家之主谢怀荣,而是其女谢嘉宁。
谢嘉宁一言未发地读完整张信笺,并将其放置于一繁重秘匣中上锁,谁也不知那信上到底写了什么。
而赶在谢家丧葬结束后随之而来的,是北司的宣旨太监。
这一次,北司的人手捧圣旨立于谢府之外,当街宣读了皇上对于谢家嫡长子遇刺的沉痛心情,并为宽慰谢家众人,皇上决议即刻敕封谢怀荣为定国公、并擢升其为正一品太保。
宣读完圣旨后,北司的太监还将此行带来的两位宫中太医送入了谢府,言称此乃皇上念及定国公病情,特派两名太医前来为其号脉,这一次必会待定国公病势好转再出发前往京城。
皇上和阉党终究是放弃了再对谢家暗中下手,或者说,是因这天下悠悠众口而不敢再轻举妄动。
一切正如谢源景离开边疆前的承诺,“——只要我此次踏上赴京之路,皇上和阉党便再轻易动不得谢家。”
众人都离去后,谢嘉宁仍守在灵堂前,她望着头顶的深色牌位,静静地想。
阿兄,你的诺言如今已实现,接下来,该是我了。
……
万泰四年十一月,立冬
谢怀荣在两位皇宫太医的医治下,身体逐渐好转,并决议于七日之后带谢家众人动身前往京城,自此迁入皇京。
边疆众将士与百姓听闻,心中不舍,竟纷纷于谢怀荣出发当日赶至谢府门前为其送行,最终堵得前路水泄不通。
有一文人远远望着谢家半百马车在众兵护卫之下离去的景象,正当感怀之时,突然发现谢府正门内仍有动静。文人不解望去,竟见一坐于行椅上的病弱少女被身后丫鬟推至府门旁,安静凝望马车远去的背影。
那少女生得明眸皓齿,虽